深圳清华力合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小小的一台电子体重秤,里面蕴含的专利就有20多项。密集的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一个年销售额仅为200万元 的小企业快速攀升为出口达2亿元的行业龙头。而记者日前从中国衡器协会了解到,我国衡器行业从1999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,2005年出现增长速度转缓, 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趋势。协会有关专家表示,要保持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、稳健增长,企业还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,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,不断提高服务 质量,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。
据衡器行业年报统计,2005年,我国衡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趋势,但增速减缓。据192家企业报表统计,200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.6 亿元,同比增长6.1%;实现工业增加值10.3亿元,同比下降17%。专家认为,档次低、技术含量低、产品附加值低仍是制约我国衡器发展,特别是衡器出 口的主要因素。
中国衡器协会秘书长刘晓华告诉记者,改革开放后,我国衡器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,衡器工业的管理体制、行业结构、产品结构、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 地位,更是变化巨大,今非昔比。如今,我国已能够独立设计制造精度高、运行快、计量准确的各种电子衡器。但与国外先进的衡器企业比较,国内的衡器生产企业 还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。一方面,国内生产衡器的企业虽多,大概有800多家,其中上规模的有100家左右,但单个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,在新产品研发等方 面的能力有限。而国外,像日本、美国等国家,衡器企业只有几家,但每家的规模都很大,产值一般均超过折合10亿元。另一方面,就是我国的衡器企业与国外的 高端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方面相比,存在着不足。